一心月刊

2025.06.18
一心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協會發行
發行人:廖修毅 編輯:王貞勻 

目錄
  1. 【發行人的話】- 一心書苑移地教學:走出去,遇見世界的多元風景。廖修毅。
  2. 【教育現場觀察家】- 蒙特梭利博士觀察兒童的偏差與兒童發展的唯一目標「正常化」。王貞勻。
  3. 【邀稿】- 有一種傷害,叫做看不見的霸凌。多文化太太日記。

【發行人的話】
- 一心書苑移地教學:走出去,遇見世界的多元風景
文 / 廖修毅 圖 / 編輯部

嘿!你曾想過,讓孩子們在學校就能體驗真實社會的多元樣貌嗎?


跟社區耆老學習製作月桃葉包裝繩
在 AMI 受訓時,我深深被一個概念打動:我們應該在學校裡,型塑一個友善且近乎真實社會的社群。這麼做,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在這個「小世界」裡充分準備自己,將來才能更自信、更有能力地邁向廣闊的真實社會。

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這個社群的多元性就顯得格外重要。無論是宗教、種族、膚色,甚至是性別比例,都應該盡可能地被滿足,力求平衡。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很簡單!孩子們會在這多元的社群中發現:「哇!原來除了我家以外,還有這麼多人的工作方式、想法、價值觀,都跟自己很不一樣!」 這不是要去論斷誰對誰錯,而是引導他們去理解,這個世界不只有自己的一種想法和工作模式。每一個不同於自己的觀點,都應該被尊重,因為這才是真實社會的樣貌。

然而,一心書苑在草創初期學生人數不算多,就算我們再怎麼努力,也很難單靠自身就創造出這樣豐富多元的社群環境。於是,我們想出了一個很棒的解決方案:與其他蒙特梭利學校進行合作交流! 我們會邀請其他學校的師生來到一心書苑,或者我們直接「出走」到其他學校去。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生活整整一週!

這麼長時間地生活在一起,一群原本不太熟悉的孩子,共同面對學習與工作,一起遊戲、一起克服困難。中間一定會有許多需要磨合、需要溝通的地方,而這,就是孩子們最棒的學習機會!除此之外,當我們身為主辦方時,一心書苑的孩子們會需要親自設計課程、規劃活動,把每個工作環節都想得透徹,甚至思考如何好好招待遠道而來的夥伴。這些,都是讓孩子面對**「真實工作」**的寶貴機會!

不過,這兩年來,因為許多學校的行事曆不太容易配合,我們也開始轉向與社區進行深度交流。例如去年的雙連埤社區,以及這次剛結束的朝陽社區。在社區中,我們多半以「打工換宿」的概念進行活動,讓孩子們親身參與社區的工作,了解在地文化的發展與面臨的困境。這更是直接帶著孩子接觸真實社會、體驗生命百態最棒的方式!


在雙連埤社區除田間雜草
記得在雙連埤社區,我們看到了發展協會如何帶著理念相符的居民,努力將雙連埤打造成一個無毒的自然環境。近年來,他們也積極發展當地氣候適合耕種的「犬香薷」,希望重新打造一個香氛產業,活化整個社區。那份為家園奮鬥的熱情,深深感染了每一個人。

而這次在朝陽社區,我們同樣遇到了一群為地方努力付出的夥伴。他們巧妙地結合了在地的農產特色、漁場特色,再融入現階段的環境需求,重新塑造出新的產業文化。像是社區的搶魚活動、咖啡產業的引入,以及苦茶的種植等。以天后宮為核心,他們逐漸將朝陽社區塑造成一個獨具魅力的風貌,確實吸引了越來越多人來認識這個充滿生命力的地方。

從與學校的合作,到深度參與社區的生活,我們的移地教學,儼然成為孩子們真實認識跟我們「不同文化」的最佳管道。我們衷心期望,能有更多機會讓孩子們更真實、更深入地去認識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價值觀以及多樣的工作方式。當他們對照自己生長的環境,更能理解每個人為生存所付出的努力,而這些寶貴的經驗,也將成為他們未來人生道路上,可以參考、可以借鑒的寶貴養分。

【教育現場觀察家】
- 蒙特梭利博士觀察兒童的偏差與兒童發展的唯一目標「正常化」
文/王貞勻  圖/ 編輯部

這堂課讓我理解到沒有幫助兒童回到自然發展的道路上會影響未來多深。我很驚訝的是三歲以前的兒童其實多少都有偏差,我也發現自己對於「偏差」這個詞有恐懼和批判,因為我認為的偏差是指孩子因為成人的教導或所處環境的文化,導致他的人格偏差。但課程提到三歲以前的偏差是因為兒童剛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完全不知道世界如何運作,所以透過各種嘗試想要理解世界如何運作,而造成的偏差。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善用兒童的敏感期,引導兒童回到可以發展他們內在驅動力的道路上。

其中課程提到神經典型與神經多樣性讓我印象深刻,我開始連結到目前陪伴的小學生,有兩位有明顯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特徵,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孩子,起初我對他們很不理解,也無法非常有耐心的與他們互動,但這次當我認識到他們是因為大腦結構與其他人不同,因而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嚴重缺乏學習動力、會干擾其他孩子、情緒障礙等的特徵時,我發現自己可以比以往冷靜一點去看待他們。也開始在思考目前的課程安排是否真正適合這兩位小孩,以及他們到底需要什麼?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真的需要時刻認知到「每個大腦都是獨特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2024年參訪了美國田納西州的ABINTRA MONTESSORI SCHOOL,
可以看見6-12階段的孩子在教室裡自由的選擇和工作。

自由與紀律的講課讓我有很多不同層面的感觸,也萬萬沒想到「提供選擇的自由」如此的重要,它深刻影響到了獨立、自信與自律。而這幾點對我來說是身為人類最重要的學習,因為它關乎到我們在生命中因真正的自由而感受到的幸福。提供孩子選擇的自由在台灣的文化中是相對困難實現的,因為成人大多不信任孩子,在我的觀察是因為不了解所以不信任,或是因為整體外在環境對年紀小的孩子就是不懂事的信念根深柢固,導致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可能演變成不負責任,當然還有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在自己身邊才是相對安全等等。這些信念在我開始學習蒙特梭利教育和我的靜心練習後被一一推翻和解答了,但也感到震撼!

我很慶幸自己在學習的路上父母給予較大的自由空間,讓我可以為自己選擇與多方面的嘗試,母親也制定了清晰的界限,讓我在不同成長階段清楚知道我可以選擇的範圍有哪些。逐漸的我在心中長出一把尺,這把尺就是自律的展現。自律的過程真的非常需要有意識的成人來引導孩子,尤其在人際相處上的規範,如何引導孩子在面對各種不同的人,依然可以表現出「理解」與「尊重」的態度,這項議題也是當今我觀察到學生和年輕人相對欠缺的。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保護兒童的專注力的重要性,不論是兒童進行重複性動作、犯錯、想為自己工作的表現等等,成人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觀察與等待,因為這份等待是有意義的;兒童正在為自己建立專注力、耐力、自信、自律,以及最終的獨立。在課程影片中我看到小女孩為了幫自己穿上鞋子的多次努力,以及拒絕周圍成人的幫助,她就是在說「再給我一點時間,我可以自己穿上鞋子!」但多數時候我們都會忍不住想要幫忙孩子,因為這樣比較有效率,但是效率完全無法幫助孩子達成獨立的目標,這項新的認知真的是我學習蒙特梭利教育的一大進步,這大約是在我從事教育工作的一年後就擁有的認知。


這兩張是我在參訪ABINTRA學校時,6-12階段的孩子在森林裡玩耍,
他們向我介紹他們開的商店,可以看見石頭上刻寫著OPEN,
我當天和他們買了一支樹枝冰淇淋,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因此創造適合的環境讓孩子積極與環境和環境中的人互動,是幫助孩子自我建設的重要工作。孩子會因為積極的參與感到滿足和喜悅,並開始發自內心的願意為環境和他人貢獻。我們也需要理解到孩子無時無刻都在觀察我們,如同我們觀察他們般,我們想讓孩子學習什麼我們就展現什麼。當然有時候我不免會落入社會的主流價值裡,對於我重視的人格發展感到質疑,像是我要為孩子展現成為醫師和工程師比較有社會地位,或是就讀商業和科技業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嗎?這些當然也是事實,但重點是教師自己熱愛什麼?教師喜歡以及正在過著什樣的生活?這又回到每個人與身具來擁有不同的特質和天賦,當我們忠於自己時,真正的喜悅與熱情才會發生。


當我看見ABINTRA學校裡的這座大型溜滑梯,很替孩子感到幸福,
因為他們每天都在這座森林裡開啟一日的早晨!蒙特梭利博士說孩子喜歡戶外更甚教室。

這篇文章是我即將出發到美國受訓前的最後一個線上課程的反思作業,我很喜歡寫反思的作業,每次在寫反思的作業總讓我看見自己的不同成長,一直邁向更獨立自主。我也體認到獨立的學習是無止境的,真的不是因為我們已經成年,或是邁入中年或老年就嘎然而止的。我即將展開的美國受訓旅程會繼續和大家分享,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帶給在閱讀的你或世界一點幫助!

【邀稿】- 有一種傷害,叫做看不見的霸凌
文、圖 / 多文化太太日記

前幾天,我寫了一段關於「冷暴力」的貼文。沒想到,那樣安靜的文字,卻喚起了這麼多人的共鳴。
我收到好多私訊與留言,許多人第一次說出自己童年被排擠、被孤立的經驗。
他們告訴我:「原來,不只我一個人這樣走過來。」

於是我決定,重新整理這個主題。

因為有些傷,雖然發生在很久以前,卻一直影響著我們的自我價值。
而有些人,只是需要一個聲音,讓他知道──你不是孤單的。

【那是我第一次認識“被排擠”的感覺】

我小時候在日本唸書,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做「被當空氣」。
不是拳頭,不是髒話,甚至不是明顯的敵意,
而是每天早上走進教室,那些笑鬧聲繞過你、目光跳過你,
你感覺自己好像不存在。
有人安排座位,刻意讓你一個人坐。
午餐時間,全班圍桌吃飯,你卻孤單一人。
那樣的安靜,不是和平,是一種無聲的審判,
讓小小的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
那是一種長期、慢性、滲透日常的冷暴力。
沒有爆炸,卻一直在滲血。

【這不是敏感,是事實】

冷暴力最難的地方是:它很難被看見。
沒有證據,沒有對錯,
常常換來旁人一句:「是不是你太敏感了?」
但如果你經歷過,你就知道── 被有意識地忽略,是一種日復一日的折磨,
它一點一滴,侵蝕你的自信、安全感、還有你對人際關係的信任。
所以我寫下這些,不是抱怨。
是想讓更多人知道:這是一種真實的傷害,值得被看見、理解、正視。

【我曾經選擇站出來,因為我不願沉默】

十幾年前,我在台北一間幼稚園教書。
有位同事經常對另一位同事冷暴力,甚至言語羞辱。
我去找園長,園長卻說:「妳不要當那個沉默的暴力者。」然後就不處理了。
我沒有逃避。
我直接對那位老師說:「妳這樣做是不對的。」
後來,我選擇離開那份工作。
但我知道──我做了對的事。

【在我的教室裡,我教善良,而不是成績】

後來我開了自己的補習班。
我最在意的,不是孩子們的分數,而是他們的品格。
我常常告訴孩子們:
「老師不在乎你考幾分,但我希望你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因為我知道,被排擠的孩子,不會記得自己考了幾分,
他們只會記得,那段孤單時光裡,沒有人站出來。

【請你,不要輕描淡寫地看待】

請你不要說:「他又沒做什麼啊。」
不要說:「你應該放下了吧。」
不要說:「他可能不是故意的啦。」
請你記住──
沉默,不是中立,是縱容。

【正義感,是日常裡的選擇】

正義感,不該只是悲劇發生後才說出來的漂亮話。
它是在每一個「你可以裝沒事」的當下,選擇站在對的那一邊。

【最後,我想對你說】

如果你曾經是那個默默忍耐的孩子,
或是現在還在一段被冷暴力的關係裡── 我想告訴你:
你不是孤單的。你值得被善待。你不是錯的那一個。
而我們每一個人,
都可以成為那個「看見的人」、「出聲的人」、「做對的事的人」。
謝謝你讀到這裡。
謝謝你願意和我一起,讓看不見的傷,也能被溫柔地照亮。

多文化太太 Emi
有台灣、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多元文化的底蘊
也是美語家教班、補習班、室內設計師、骨董家
具收藏家、作家等多元斜槓角色
也是即知即行的哲學家

10月份,當我們從莫斯科交流回來
我們跟 Emi 老師預約了這個主題
想跟孩子、跟大家一起討論
如果您有興趣,請關注我們!

【重要記事】
  1. 【期末成果發表+畢業典禮】

    如果您有興趣來看看我們的學期成果發表,歡迎填寫報名表
  2. 【試讀規劃】
    下學期因為有海外參訪行程,申請試讀將延自2025年10月開始受理。
一心書苑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團體
email:yixingedu@gmail.com
地點:壯圍國中(263宜蘭縣壯圍鄉富祥路588號)
歡迎加入【一心書苑粉絲專頁
歡迎加入【一心一心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交流社群
加入Line好友